top of page
Search
Writer's pictureKatie PANG

對快樂的反思

Updated: Mar 4, 2019


從中學老師,到做特殊學習需要的訓練和輔導, 直至現在做表達藝術治療, 多年來跟兒童及青少年接觸,對於一個人的成長、教育的看法有很大的轉變。 近日不斷看到學生自殺的新聞, 感到尤其痛心。

小時候在要求高的家庭及競爭大的教育環境下長大, 起初做老師時對學生要求也很嚴格;其後接觸有讀寫障礙、過度活躍症或能力稍遜的學生,了解到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才能或天賦,更重要的是幫學生找到合適他們的學習方式, 有些學生需要用圖像思考和記憶,有些以體驗學習會學得更好。有很多人理解文字很困難,但用聽和講的方式一下子就學會了, 為什麼一定要從書本中學習,一定要考筆試?當然在現今的師生比例如此高的教育制度底下, 老師要 tailormade for 每個學生其實很困難。 在講求快靚正的香港社會,一試定生死, 合格=「有保證」,簡單快捷。 社會是這樣,但就等於好嗎?

作為表達藝術治療師,每天都在思考「 為何生存 ?何謂快樂?」這些問題。 看著受壓力、情緒困擾的小朋友年青人,每天受著學習的催逼和挫敗 、和父母老師的衝突,很是痛心。 大人會認為小孩子現在努力,將來才會有好的生活。 但為了將來「有可能的快樂」,就要讓孩子現在受苦嗎?

作為老師家長很多時都不理解:我從前也是這樣學習,為什麼他就不能? 我曾經也這麼認為。但後來發現,每一個小孩都是獨立個體,他跟我們是不一樣的,他有他的學習方法, 有他成長的方式, 有自己人生的路。我們不能用我們的一套套在他們身上, 也不要把我們從前所受的那一套套在他們身上。 我們大人做的,應該是留意他們的特質,幫他們發掘自己的優點喜好,協助他們尋找合適的學習方式,從旁指引和支持。學校管理層和香港社會亦應反醒教育的目的和方向,改善現今學制及鼓吹競爭與淘汰的社會風氣。

但願不要再有悲劇發生。

23 views0 comments

Comentarios


Post: Blog2_Post
bottom of page